共享汽車理賠案例:共享汽車致人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現(xiàn)在生活中,共享經濟很常見,比如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這些新興產業(yè)不斷豐富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可隨之而來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在這方面的確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比如今天講述的共享汽車理賠案例,接下來一起看一下
01共享汽車理賠糾紛
尚某通過手機APP,申請一輛共享汽車,2017年5月,駕駛途歌科技有限公司的共享汽車將劉某撞傷,造成劉某十級傷殘,經事故認定,尚某負有主要責任,劉某為次要責任,事故車輛登記所有人是北京電信發(fā)展有限公司,且在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保,于是劉某將上述公司一應上訴至法院,申請索賠17萬元,關系可能有些復雜,為大家制作一張圖片:
在法院過程中,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成為辯論焦點,尚先生和租賃公司認為應當由保險公司賠償,而保險公司辯稱,車輛所屬的電信公司并未更改車輛使用性質為租賃使用,所以拒絕賠償,于是,一審判定: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賠償11萬余元,不足部分由尚先生按70%賠償4.8萬元
02案例分析
(1)案例中保險公司認為汽車改成租賃屬于“擅自改變車輛使用性質且使危險程度增加”,而尚某具有合法駕駛資格,且用于代步,并未用于商業(yè)用途,所以也不屬于增加車輛使用風險,理應賠償,而案例中的尚某若使用順風車、滴滴租車等軟件載人拉客,則屬于另一種描述的商業(yè)性質,這樣的情況下撞到人情況就不同了
(2)汽車租賃業(yè)務,在投保時是批量辦理的投保手續(xù),保險公司作為專門從事保險業(yè)務的公司,面對批量投保需求,理應對車輛用途盡到審查義務。實際上,通過保險公司當庭的陳述可以看出保險公司在核保的時候十分清楚該車輛是用于租賃的,所以保險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符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合同有效,應與賠付
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你的家庭經得住意外和重大疾病的風險嗎?如果不能,建議選擇商業(yè)保險作為補充保障,寧愿花一個月工資買保險,不花一生積蓄進醫(yī)院。保險很復雜,究竟怎么才能不買錯?最好的是提前做好風險規(guī)劃,這樣才能避免多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