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孩子、老公、爸媽買保險?先看看這篇文章!
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看中了一份重疾險,從保障到價格都非常好,可以給全家人都買一份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可以”,那么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
人的一生就像爬山,從山腳到山頂,我們看到的風景,以及面臨的風險,都是不一樣的。買保險也是一樣的道理,怎么會有一張保單適合全家人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怎樣配置保險才好。
-
先認識一下保險“四大天王”
-
不同年齡段如何配置保險
-
保魚君最后要說的話
01/
咱普通人買保險,別的甭看了,先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把4大保障型保險買齊:百萬醫(yī)療險、重疾險、壽險、意外險。
1.1 百萬醫(yī)療險:報銷住院費用
平常感冒發(fā)燒,看病頂多千把塊錢,大部分家庭都能負擔的。
但是一些比較嚴重的毛病,比方說胃出血、骨折、癌癥等等,這些花費就高了,上百萬都不稀奇。
那么配置百萬醫(yī)療險后,住院發(fā)生的治療費用,在社保報銷后,超過免賠額(通常為1萬元)的部分,保險公司就可以按比例報銷,最高報銷100%,最多不超過治療費用。
1.2 重疾險:用來保大病的
咱普通人平常生活都還算過得去,就是怕萬一得大病,沒錢治不說,還可能拖垮家庭。
而配置重疾險后,得了合同約定的大病,保險公司就賠一筆錢,這筆錢用來干什么,由自己決定。
舉個栗子,小明買了50萬保額的重疾險,萬一得了癌癥,就能獲得50萬元的賠償,這筆錢用來看病、支付后續(xù)的康復費用、或者彌補養(yǎng)病期間的收入損失等等都可以。
1.3 定期壽險:家庭的最后防線
壽險很簡單,人沒了或全殘了就能獲得賠償。
根據(jù)保障期限的不同,可以分為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一般是用作財富傳承的,價格很貴,而定期壽險更適合我們普通人。
作為一個成年人,都會背負一定的家庭責任,上有老、中有伴侶、下有小,如果發(fā)生不幸,壽險理賠款可以幫助我們繼續(xù)履行家庭責任。
1.4 意外險:保意外損失的
“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這句話雖然聽到耳朵起繭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意外導致的身故、殘疾、醫(yī)療等等,都可以通過一份意外險減輕損失。
02/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不一樣,有的人14歲成為大明星,有的人70歲還能帶兵打仗,不同的情況面臨的風險都不同。
保魚君這里只粗略談談,普通人在不同年齡段,該如何配置保險。
2.1 未成年人0-17歲
這樣配置:醫(y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
為什么不需要壽險呢?
因為小孩子不需要養(yǎng)家,在18歲前買了都沒有多大作用,而且國家對于未成年人的身故賠償有以下規(guī)定:10歲以下最多賠20萬,18歲以下最多賠50萬。
- 關于重疾險
小孩子和大人的重疾險,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只不過在產(chǎn)品的選擇上,不需要過分看重身故責任,并且最好選有少兒特疾額外賠付的。
比方說媽咪保貝,針對少兒高發(fā)的疾病,如白血病,在重疾賠付的基礎上,還可以多賠100%保額。
- 關于意外險
同樣的,保額最好不要超過50萬。
在保障責任的選擇上,最好有意外醫(yī)療保障,因為小孩子好動,容易意外燙傷、摔傷等等。
2.2 成年人18-55歲
這樣配置:醫(y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意外險
成年人的保障,四大險種最好都配齊,缺一種都會有保障缺口。
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大家要先把自己的保險配置完善后,如果還有多余的預算,再給小孩子投保,千萬別反過來。
做父母愛護兒女的心理,我都理解,但是小孩子沒有賺錢的能力,如果大人生病了,孩子又能幫到什么呢?
其實換句話說,最該買保險的是家里賺錢的那位。
另外,年紀在50-55歲之間的,如果因為身體健康原因,買不了重疾險,可以換成防癌險,一種可以簡單理解成只保癌癥的重疾險。
而且,50歲以上的話,定期壽險也不一定要買了,因為有的人已經(jīng)退休頤養(yǎng)天年,身上也就沒有太多養(yǎng)家的責任了。
2.3 中老年人56歲以上
這樣配置:醫(yī)療險+防癌險+意外險
年紀大了,就想保個大病,別的都不求了。為什么用防癌險替代重疾險呢?
一個是因為這個年紀可能買不了重疾險,就算能買到,保額也不會太高。
比方說國富人壽的嘉和保,55歲-60歲最高保額只能買到3萬元,起不到太大的保障作用。
第二是因為貴啊,年紀越大,重疾險越貴,再買就不太劃算了。所以會更推薦防癌險。
另外,關于中老年人買意外險,同樣不要太關注保額了,最好選帶意外醫(yī)療保障的。因為年紀大了,非常容易滑倒、摔傷什么的,醫(yī)療費用可以通過意外險報銷。
03/
保險是一個需要高度個性化定制的產(chǎn)品,千萬不能跟風購買,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別嫌保魚君嘮叨,一切都只為了讓你更懂保險!
很多人對保險有偏見,就是因為沒有充分了解,或者受到他人的忽悠,保險本身沒有錯,它只是一個規(guī)避風險的工具而已,如何將它運用好,是我們要做的功課。